团结和促进上海作家进行创造性劳动,繁荣和发展文学事业,努力发现扶植文学新人,鼓励作家深入生活,努力创作,开展国际文学交流,维护和保障会员的一切合法权利是上海市作家协会的宗旨。
&n...
天涯同心,我们共享诗性的力量——2020上海国际诗歌节举办
2020-10-19 16:15:00
2020年,全球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举办的第五届上海国际诗歌节,主题为“天涯同心”,凸显了艰危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和珍贵。
上海国际诗歌节由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作为指导单位,由上海市作协、中共上海市徐汇区委宣传部主办。10月16日,第五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在衡复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开幕式上,上海市人大副主任、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沙海林和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王伟做了致辞。上海市作协副主席、上海国际诗歌节艺术委员会主席赵丽宏宣布获奖诗人名单及颁奖词。塞尔维亚诗人德拉甘·德拉戈洛维奇获得本届国际诗歌节“金玉兰”大奖。因为疫情,德拉甘没有亲临现场,由塞尔维亚驻沪总领事代领奖。
今年的国际诗歌节也改变了往届的举办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数码、区块链等科技手段,通过“云端”线上信息传播的方式,线上和线下联动,在三天的活动日程中,举办“天涯同心”诗人论坛、“海上心声”诗歌朗诵会、朵云书院旗舰店和思南书局诗歌店的观摩交流、以及“时间剧场:翟永明摄影与文学展”等诗歌活动。在上海再度呈现一场全新感觉的诗歌与文学的盛宴。
当天,《上海文学》杂志社在上海市作家协会举办“天涯同心”中外诗人论坛。来自塞尔维亚、叙利亚、英国、爱尔兰、韩国、罗马尼亚、阿根廷、意大利、墨西哥、比利时、法国、意大利、摩尔多瓦、匈牙利、乌克兰、印度等世界各国和中国各地的中外诗人,通过现场网络连线的方式,讨论诗歌未来,展示上海与世界诗歌潮流和文学创作的精神衔接。
天涯同心,我们回到了诗
今年3月20日,赵丽宏向国内外诗人发出约稿信,请他们表达自己对于疫情、对于世界的看法。“面对疫情,诗歌也许是无力的,无法治疗疫病,也无法挽救生命,但是我们发自灵魂的祈愿,我们真挚沉静的思考,我们对现实的谛察,对未来的期望,会在人们的心灵中引发回声,会激发起生命面对危难时的勇气和力量。”
约稿信发出后,世界各地的诗人陆续发来了他们的新作。塞尔维亚诗人德拉甘·德拉戈洛维奇的组诗题为《关于新冠的思考》,面对疫情中出现的种种诡异和苦痛,诗人得出结论让人共鸣:“这场新冠疫情/也揭示了我们早就应该明白的一个道理:/无论我们有多么不同/人类是一个共同体/我们的命运都连在一起。”
也正如上海作协党组书记王伟所言,“在这个纷纷扰扰、众声喧哗,人们似乎无时无刻不在连接之中但又无处不感到孤独、隔绝的世界里,诗歌究竟会产生哪些作用?我们的诗歌,还是应该回归本源。中国古代一直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同样如此,如果面对新冠疫情,我们的诗歌是失声的,那诗歌就失去了它的初心。”“诗歌是心灵连接的一座桥梁,本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围绕‘天涯同心’来开展,表明面对人类共同的命题我们有所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彼此心灵的联系,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
在诗人叶延滨看来,这场疫情甚至让一个诗人的所有观念都受到了冲击和改变,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人性的博弈都引发了诗人新的思考。诗人梁平由此发问,面对疫情,作为诗人该如何写作?“面对疫情,每一个人都感受到恐惧,我们在与命运抗争的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心理、身体都感受到煎熬。这个经历不是一个人,而是全人类的,所谓‘天涯同心’。在应对疫情中,我们看到中国为世界做出的贡献,但落到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应该持一种批判的态度。这也是对生命的一种态度、一种思考。我们应该从对生命、对人性的思考中,拿出与我们生命共存的、可以匹配的好的作品。”
诗人杨志学认为,疫情改变了生活,影响了诗歌,诗歌如何介入也有着自己的方式。“疫情发生以来,强化了三大意识,首先是生命意识,生存的渴望,为生命呼唤、为生命担忧、为生命呐喊是诗歌的使命和承诺。第二是人类意识,这次新冠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全球传播,人类的命运和走向了共通。第三是爱国意识,抗击疫情是对国家的一种考验,正是在抗疫中,我们对自己的国家有新的认识。”
面对疫情,诗歌的力量又为何?诗人安谅表示,当各种复杂的信息充斥在媒介中时,诗歌温暖了人,诗歌的力量也正在于。“通过诗人关注大事件、具有大情怀的个人感受,体会大众的疾苦。诗歌在疫情当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诗人徐芳在疫情期间写了快一百首诗,虽然没有发表,但这让她感到舒服,“我觉得是在和诗做一个心灵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接触了很多有名的、无名的写作者,互相评价和欣赏作品,这给我带来了一种充足感乃至于幸福感。我觉得我们没有被隔绝。”
在诗人孙思看来,诗人的感受是由彼及此的,他们体味他人生活、体会他人感情,由彼到此,写出真挚的思考之作。诗人也是由此及彼的,将自己内心的感受,传达给更多的人。这也正是徐芳所说,诗歌的魅力所在,“虽然它柔软,但疫情时,人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诗,回到了诗,这就是对诗的最大的肯定。”
论坛上同时举办了新出版的《上海文学》第五届上海国际诗歌节特刊的首发式。特刊中刊登了本届上海国际诗歌节所有中外诗人的诗歌新作,并刊发了有关诗歌创作的评论和随笔。这是2020第五届上海国际诗歌节的丰富读本,也生动诠释了“诗歌是我们共同的母语”这一主旨。
上一篇:“红色足迹”“红色起点”:为上海的红色历史留下一部文学书写的记录
下一篇:最后一页